译文及注释
译文
一群白鹭冲天起,西边泽畔任意翔。我有嘉宾来助祭,也穿高洁白衣裳。他在封国没人厌,在此也受人赞扬。谨慎勤勉日复夜,美名荣誉永辉煌。
注释
振:鸟群飞之状。
鹭:白鹭,水鸟,白色,故又谓之白鸟。
雝(yōng):水泽。一说为辟雍。
客:指夏、商之后。周王以客待之,而不敢以为臣,故称“客”。
戾(lì):到。止:语助词。
斯容:此容,指白鹭高洁的仪容。
恶:恶感,怨恨。
无斁(yì):不厌弃。斁,厌倦,厌弃。
庶几:差不多,此表希望。
夙(sù)夜:指早起晚睡,勤于政
鉴赏
这是一首记述前朝之后来大周王室助祭之行的乐诗。全诗共八句,不分章,按诗意来分有四个层次。首二句“振鹭于飞,于彼西雍。”是以飞翔在天空的白鹭起兴,引出下文“亦有斯容”的描写。商人尚白,且是鸟图腾民族,通体羽色纯白的鹭鸟当被商人视为高洁神圣之物,它飞翔时优美的动势,栖止时从容的神态,今人且不免赞赏备至,何况是刚从原始自然神崇拜时代发展过来不久的商周人,它正是外在的美好仪表与内在的高尚精神完美统一的象征。
于是,三、四两句“我客戾止,亦有斯容”,周人将朝周助祭的微子与被商人珍视的白鹭相比,对他大加赞美。据《史记·殷本纪》记载,商纣淫乱不止,“微子数谏不昕,乃与大师、少师
创作背景
《周颂·振鹭》一诗,清姚际恒《诗经通义》认为此诗写的是一王之后即殷商之后宋微子来朝助祭之事,是周人对微子的赞美之词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王秀梅 译注.诗经(下):雅颂.北京:中华书局,2015:758-759
2、
姜亮夫 等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:666-668
简析
《振鹭》是一首四言诗,是周天子设宴招待来镐京助祭诸侯的乐歌。全诗可分四层:开头两句以飞翔在天空的白鹭起兴,引出下文的描写;三、四句将朝周助祭的诸侯比作被商人珍视的白鹭,进行赞美;五、六句夸誉朝周助祭的诸侯在其国内外都有较融洽的人际关系;最后两句表示诸侯和周室都应保持不卑不亢的精神,彼此和睦相处,共同发展。此诗运用赋比兴手法,比拟生动、情意殷切,体现出一种恢宏博大的泱泱大国之风。
佹诗
佚名〔先秦〕
天下不治,请陈佹诗:
天地易位,四时易乡。
列星殒坠,旦暮晦盲。
幽闇登昭,日月下藏。
公正无私,反见从横。
志爱公利,重楼疏堂。
无私罪人,憼革贰兵。
道德纯备,谗口将将。
仁人绌约,敖暴擅强。
天下幽险,恐失世英。
螭龙为蝘蜓,鸱枭为凤凰。
比干见刳,孔子拘匡。
昭昭乎其知之明也,拂乎其遇时之不详也。
郁郁乎其欲礼义之大行也,闇乎天下之晦盲也。
皓天不复,忧无疆也。
千岁必反,古之常也。
弟子勉学,天不忘也。
圣人共手,时几将矣。
与愚以疑,愿闻反辞。
其小歌曰:念彼远方,何其塞矣。
仁人绌约,暴人衍矣。
忠臣危殆,谗人服矣。
琁玉瑶珠,不知佩也。
襍布与锦,不知异也。
闾娵子奢,莫之媒也。
嫫母力父,是之喜也。
以盲为明,以聋为聪;
以危为安,以吉为凶。
呜呼上天!曷维其同。
木瓜
诗经·国风·卫风〔先秦〕
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。匪报也,永以为好也!
投我以木桃,报之以琼瑶。匪报也,永以为好也!
投我以木李,报之以琼玖。匪报也,永以为好也!
纣为象箸
《韩非子》〔先秦〕
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,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,必将犀玉之杯;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,必旄、象、豹胎;旄、象、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,则锦衣九重,广室高台。吾畏其卒,故怖其始。
居五年,纣为肉圃,设砲烙,登糟丘,临酒池,纣遂以亡。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。故曰:“见小曰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