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伯牙鼓琴

《吕氏春秋》〔先秦〕

  伯牙鼓琴,锺子期听之。方鼓琴而志在太山,锺子期曰:“善哉乎鼓琴,巍巍乎若太山。”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,锺子期又曰:“善哉乎鼓琴,汤汤乎若流水。”锺子期死,伯牙破琴绝弦,终身不复鼓琴,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  伯牙弹琴,锺子期听他弹琴。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,锺子期说:“你弹得真好呀,像大山一样高峻。”不一会儿,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,锺子期又说:“你弹得真好呀,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。”锺子期死了以后,伯牙摔琴断弦,终生不再弹琴,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。

注释
本文选自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 。
鼓:弹奏。
听:倾听。
方:才,刚刚。
志在太山:心中想到高山。
太山:泛指大山。高山。一说指东岳泰山。
曰:说。
善哉:赞美之词,有夸奖的意思。即“好啊” 、“妙啊”或“太棒了”。善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故事

  春秋时期,有一个人名叫伯牙,随成连先生学古琴。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,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,常常是理解不深,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,少了点神韵,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。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,有一天,成连先生对伯牙说:“我的老师方子春,居住在东海,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。我带你前去,让他给你讲讲,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。”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,驾船出发。到了东海蓬莱山后,成连先生对伯牙说:“你留在这里练琴,我去寻师父。”说罢,就摇船渐渐远离。

  过了十天,成连先生还没回来。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,每天调琴之余,举目四眺。他面对浩瀚的大海,倾听澎湃的涛声。远望山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《伯牙鼓琴》是讲述知音的故事,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。伯牙善于演奏,钟子期善于欣赏,这就是“知音”一词的由来。后钟子期因病亡故,伯牙悲痛万分,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,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。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断,挑断琴弦,终生不再弹琴。人生苦短,知音难求;云烟万里,佳话千载,友谊的基础是互相理解,而其最形象、最深刻的阐释,莫过于伯牙与子期的故事;此文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,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。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召公谏厉王止谤

左丘明 左丘明〔先秦〕

  厉王虐,国人谤王。召公告曰:“民不堪命矣!”王怒,得卫巫,使监谤者。以告,则杀之。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

  王喜,告召公曰:“吾能弭谤矣,乃不敢言。”召公曰:“是障之也。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川壅而溃,伤人必多,民亦如之。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,为民者宣之使言。故天子听政,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,瞽献曲,史献书,师箴,瞍赋,曚诵,百工谏,庶人传语,近臣尽规,亲戚补察,瞽、史教诲,耆、艾修之,而后王斟酌焉,是以事行而不悖。民之有口,犹土之有山川也,财用于是乎出;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,衣食于是乎生。口之宣言也,善败于是乎兴。行善而备败,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。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,成而行之,胡可壅也?若壅其口,其与能几何?”

  王弗听,于是国人莫敢出言。三年,乃流王于彘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汤斩夏耕之尸

佚名 佚名〔先秦〕

  有人无首,操戈盾立,名曰夏耕之尸。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,克之,斩耕厥前。耕既立,无首,走厥咎,乃降于巫山。《山海经》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荀子·不苟(节选)

荀子 荀子〔先秦〕

 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,致诚则无它事矣,唯仁之为守,唯义之为行。诚心守仁则形,形则神,神则能化矣;诚心行义则理,理则明,明则能变矣。变化代兴,谓之天德。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,地不言而人推其厚焉,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。夫此有常,以至其诚者也。君子至德,嘿然而喻,未施而亲,不怒而威。夫此顺命,以慎其独者也。善之为道者,不诚则不独,不独则不形,不形则虽作于心,见于色,出于言,民犹若未从也,虽从必疑。天地为大矣,不诚则不能化万物;圣人为知矣,不诚则不能化万民;父子为亲矣,不诚则疏;君上为尊矣,不诚则卑。夫诚者,君子之所守也,而政事之本也,唯所居以其类至,操之则得之,舍之则失之。操而得之则轻,轻则独行,独行而不舍则济矣。济而材尽,长迁而不反其初,则化矣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