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盘豆驿水馆后轩
韦庄〔唐代〕
极目晴川展画屏,地从桃塞接蒲城。
滩头鹭占清波立,原上人侵落照耕。
去雁数行天际没,孤云一点静中生。
凭轩尽日不回首,楚水吴山无限情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举目远眺,万里晴空下的渭南平原像一幅展开的画图,盘豆驿地处桃林塞与蒲城之间。
白鹭鸟站立在水边,太阳已经落山了,高原上农民还趁着余晖忙着耕地。
南去的飞雁消失在遥远的天边,一片孤云在山间悠闲地升起。
我在驿馆后轩整天依窗眺望,眼前的山山水水充满诗情画意。
注释
盘豆驿(yì):古驿站,原址在陕西省渭南。
极目:远望。
桃塞:桃林古塞,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以东、至河南省灵宝之间。
原上:高地。
落照:夕阳。
凭轩:依着窗子。
尽日:整天。
楚水吴山:泛
创作背景
这首诗写于韦庄辞别越中亲眷入蜀之时路过盘豆驿的途中。诗人看到滩头原上而及天际孤云的景象,不免产生了无限的孤寂、落魄情怀与漂泊无依的伤感,使他怀念起家乡以及江南的亲戚旧友,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余冠英.《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》.江苏:江苏古籍出版社,1989:559
赏析
这首诗诗人通过描写清丽宏阔的景色,心中产生无限感慨,想起了漂泊生活的艰辛,表达出对家乡亲人的眷念之情。
第一、二两句先诗人从总体上描写盘豆城。“极目晴川”,中原的天空晴明,地面平旷,看不透,望不尽,就如展开一架巨大的画屏似的,跟诗人久住大江南北所习见的“楚水吴山”形成强烈的反差。因此,先写出这深刻印象。然后再交代出地理方位:“地从桃塞接蒲城”。盘豆城就处在河南陕西之间,东接中州,西通关中大道。“从”“棒”交代了诗人自东而西的行踪,可见诗人的行色匆匆。
第三、四两句描写诗人在水馆后轩所看到的景象。诗人小憩于官驿里的水馆后轩,开窗远眺,首先扑人眼帘
简析
《题盘豆驿水馆后轩》是一首七言律诗。诗的首联先从总体上描写盘豆城,再交代出地理方位;颔联描写诗人在水馆后轩所看到的景象;颈联写在晴川所见以及流露出的感情;尾联则写出诗人的心绪。整首诗通过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,用含蓄的语言从多角度描写了经盘豆驿所看到的晴川宏阔景色,传达出诗人对前途渺茫的落寞之情。
韦庄
韦庄(约836年- 约910年),字端己,汉族,长安杜陵(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)人,晚唐诗人、词人,五代时前蜀宰相。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、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。韦庄工诗,与温庭筠同为“花间派”代表作家,并称“温韦”。所著长诗《秦妇吟》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,在当时颇负盛名,与《孔雀东南飞》《木兰诗》并称“乐府三绝”。有《浣花集》十卷,后人又辑其词作为《浣花词》。《全唐诗》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。 386篇诗文 355条名句
渡荆门送别
李白〔唐代〕
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
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
月下飞天镜,云生结海楼。
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。
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
卢纶〔唐代〕
鹫翎金仆姑,燕尾绣蝥弧。
独立扬新令,千营共一呼。
林暗草惊风,将军夜引弓。
平明寻白羽,没在石棱中。
月黑雁飞高,单于夜遁逃。
欲将轻骑逐,大雪满弓刀。
野幕敞琼筵,羌戎贺劳旋。
醉和金甲舞,雷鼓动山川。
调箭又呼鹰,俱闻出世能。
奔狐将迸雉,扫尽古丘陵。
亭亭七叶贵,荡荡一隅清。
他日题麟阁,唯应独不名。
隋宫
李商隐〔唐代〕
紫泉宫殿锁烟霞,欲取芜城作帝家。
玉玺不缘归日角,锦帆应是到天涯。
于今腐草无萤火,终古垂杨有暮鸦。
地下若逢陈后主,岂宜重问后庭花。